门式起重机配置安装抗风防滑装置,是保障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下遭遇强风袭击时,能有效阻止起重机滑移、倾覆。手动夹轨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抗风防滑装置。通过对手动夹轨器的抗滑机理研究,得出了夹轨器的夹持板不但与钢轨侧面形成摩擦副阻抗门机滑移,且槽形钳口产生的被动抗滑力更大,即自锁效应。以使这类结构简单,抗风效果好,操作便捷的手动夹轨器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
门式起重机由于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故障率低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施工领域。室外工作的门式起重机按要求需配置安装抗风防滑装置,以保障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下遭遇强风袭击时,防风装置能有效阻止门式起重机在轨道上的滑移碰撞、倾覆。
由于抗风防滑装置属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下的附属配套件,长期以来在业内,不论是设计、制造、安装以及使用都未引起足够的关注,也较少对其抗风防滑的机理、结构工艺性、操作工艺性等进行较多的研究。以至于许多现有的产品五花八门,有些抗风防滑能力较弱,操作工艺性不佳,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时有出现疏忽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异常气候增多,风灾事故频发,当门机遭遇强风袭击时,可能因安装配置的防风装置性能不佳、操作人员未按规程正确操作及使用,造成门机被强风吹跑、倾覆,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手动夹轨器是一种常用的门机抗风防滑装置,通过对手动夹轨器的防风抗滑机理的分析及了解,可以结合施工现场门机的特点、防风等级等要求,选配合适的防风抗滑装置,满足工地门式起重机的防风要求。
手动夹轨器主要由2块左右对称,带有槽形“钳口”的夹持板组成。由于夹持板从搁置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夹持状态)为一个组合动作,钳口运动轨迹杂、旋转角大,夹持行程长,实现“电液驱动”在机构及工艺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类夹轨器的操作主要靠“手动”完成,故称其为“手动夹轨器”。
2.1 钢轨侧摩擦抗滑阻力
通过圆杆旋转双头锁紧螺杆,使手动夹轨器的左右两块夹持板的槽形“钳口”卡入钢轨头部,继续旋紧螺杆,夹持板的槽形钳口底面与钢轨侧面紧密贴合,并建立起一对摩擦副,起到一定的抗风防滑的作用。这也是一般“钳型”夹轨器的基本抗风防滑原理。一般条件下,钢与钢的静摩擦系数仅0.1耀0.2,即使采用钢与铸铁组成的摩擦副,无润滑状态下的静摩擦系数最大值也就0.3。门机在阵风的作用下,一旦出现了滑移的趋势,即形成了动摩擦条件,摩擦系数将迅速降为0.05耀0.1,摩擦阻力急剧下降。
施加在夹持板槽形钳口上的夹持力主要靠人工旋紧双头锁紧螺杆,产生的旋转扭矩T获得。(设旋紧圆杆长400 mm,人力为200 N,可获得80 N·m的扭矩),夹持板与钢轨侧面产生的摩擦阻力为P:
d为螺杆的中径;Q为螺杆施加在夹持板上的夹紧力;琢为杆的螺旋角(当螺杆为公制螺纹M24耀30时:2.60毅耀2.30毅);渍为螺纹当量摩擦角(当螺纹为普通公制螺纹约为:9.5毅耀11毅);f为钢轨侧面与夹持板钳口的摩擦系数(钢与钢取:0.15耀0.2);k为夹持板为简支结构,实际作用在钢轨侧面上的压力与夹持板计算长度及螺杆位置有关:跨支比k抑0.5耀0.7。
假设螺杆M30、摩擦系数0.2、跨支比0.65,上式计算得出锁紧力Q抑13 750 N,钢轨侧面产生的摩擦阻力P抑3 600 N。因此,如理解为靠锁紧螺杆产生的夹紧力来防风,则是致命的错误[5]。仅靠钢轨侧摩擦力原理设计的各类手动及电动抗风防滑装置,要想获得数吨的摩擦力难度较大。
2.2 槽形钳口啮合阻滑力
夹持板的槽形钳口与钢轨头部之间形成了一种近似啮合的状态,当门机出现滑移趋势时,夹持板在门机的水平推力F作用下,除了夹持板与钢轨侧面的摩擦力P;夹持板重力G作用下槽形钳口与轨道面交点C的摩擦阻力Gf外;还有一个绕槽形钳口中心O点转动产生的附加摩擦力2Nf。为便于分析,假设附加摩擦力作用点在槽形钳口上下边与钢轨头部的交点C、D。如忽略其他的阻力情况下,上述各力达到平衡。
2.3 抗倾覆效应
夹轨器的槽形钳口与钢轨头部近似闭合,夹持板与销轴、支座、门机台车机座(或下横梁)通过销轴、螺栓与门机行走轨道形成了半刚性连接,近似一个固定约束的端点。极大的约束了门机结构与钢轨轨道之间的垂向位移。阻止了门机在强风袭击下,下横梁(支腿)的“上浮”,具有一定的“锚固”作用。产生的抗倾覆力矩由安装于门机一侧轨道上的夹轨器之间距、夹轨器结构本身强度以及与门机的连接强度限制。
为验证上述分析的手动夹轨器抗风防滑机理的正确性,以及实际抗风防滑的能力,在车间条件下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台架见图3。试验中分别在起重机轮轨台车架的前后对称安装一套手动夹轨器。夹持板主要参数:L=210 mm、B=80 mm、b=15 mm;安装角茁=60毅,钢轨规格50 kg/m;加载油缸最大推力250 kN。
试验过程采用分级加载:
1)当顶推油缸的推力加载到10耀15 kN(与锁紧螺杆施加的扭矩有关),轮轨台车开始有滑移趋势,即油缸加载的水平推力超过了钳口与钢轨侧面摩擦副的最大抗力。
2)继续加载,轮轨台车开始有微小位移,主要是进一步消除各结构件连接的间隙,台车右侧夹轨器的夹持板有向顺时针方向的微转动,之后趋于稳定。即夹持板与钢轨头部依靠摩擦力等条件建立起了“自锁”。
3)继续加载到80耀110 kN,轮轨台车基本保持原态,夹持板本体结构基本完好,但槽形钳口的前部开始出现微小变形,即夹持板槽形钳口的前部最薄弱区域的挤压应力已超过材料的应力值。
4)再继续加载,钳口边角开始出现明显的塑变,最终加载到约190 kN(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值),钳口变形严重,销轴弯曲,结构基本失效。
上述试验同时得到了一个结论:手动夹轨器在门式起重机上应“成对安装”,上风向的夹轨器仅能产生钢轨侧摩擦阻力(不满足自锁条件),下风向的夹轨器在与钢轨头部形成“自锁”的条件下,能够提供较大抗风防滑能力;但上风向的夹轨器与钢轨头部形成的“锚固”作用,又可起到抗倾覆的效果。
现场的试验情况及采集的数据,基本与本文中举例的计算数据相符。证实了手动夹轨器具有优越的抗风防滑效果。
通过对手动夹轨器抗风防滑机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手动夹轨器的抗风防滑原理主要是依靠:夹持板槽形钳口与钢轨头部“啮合”作用产生的“自锁”效应承担抗风防滑的作用。夹持板与钢轨侧面形成的摩擦阻力量值较小,但为创造“自锁”提供了前提条件。
欢迎技术类投稿,经采纳将发布至“设备技术”推广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影响力。投稿内容不得有版权纠纷的内容或图片。
投稿邮箱:加载中,微信公众号:起重商桥,请将投稿内容发送至邮箱/公众号即可。
微信客服